重庆三峡学院开展的一项价值高达75万元的采购活动,因涉及低价路由器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公众对于该采购项目的成本与产品实际价值之间的显著差异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这一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值得深入探究。
事件曝光
近期,公众持续关注“重庆三峡学院以75万元高价购置价值仅为299元的路由器”的消息。5月9日,该项目的招标结果对外公布,采购价格与产品实际价值之间的巨大差异迅速引起了公众的热烈讨论。众多网友对这种以高价购买低价产品的行为提出疑问,此事件迅速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话题。
专家回应
5月11日,在《中国经营报》记者的采访中,业主方评标专家胡仲华就“虚假应标”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他指出,中标结果中未包含三件设备中的两件价值较高的设备,这一疏漏是事件受到广泛关注的关键因素之一。虽然许多人只关注到了75万元与299元之间的巨大差额,但并未留意到其他设备的存在。
评标规则
胡仲华指出,根据重庆市政府公布的优化商业环境的措施,在评审过程中,一旦投标方提交的资料证明其投标资格符合要求,评审专家应予以确认,并允许其追加报价。若追加报价成为最低,则可晋级下一环节。然而,此规定实际上为不法投标企业提供了可利用的空间,同时也使评审专家面临较为被动的局面。
虚假应标
技术参数虚假响应现象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投标文件中的承诺与现实情况存在不一致之处。以“出口防火墙”中标项目为例,理应具备防火墙功能,但实际使用的是普联的TL-R473G路由器,与采购要求严重不符。即便评标专家发现了这一问题,按照采购流程,也只能在公示结束后进行处理。
学校行动
三峡学院于5月11日公布《说明》文件,指出5月9日工作人员在评审过程中发现,拟中标的产品未能达到技术规范要求。紧接着,学院立即启动了调查取证程序。调查结果显示,拟中标供应商的产品与规范标准存在较大差距。鉴于这一情况可能违反了采购公正性原则,5月10日,重庆市政府采购网发布了暂停采购的公告。
专家信息
胡仲华在三峡学院科研处担任重要职务,于2000年,他在《重庆三峡学院学报》上发表了学术论文,该论文的题目是《几个词频统计程序的对比》。在参与评标的过程中,三位专家中有两位,其中一位来自主城区的软件公司,而另一位专家的专业背景尚未对外公布。
本次“高价采购低价路由器”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评标机制,您是否觉得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敬请发表您的观点。同时,也欢迎对本篇文章给予点赞和分享,以示支持!
复制本文链接快讯文章为HNAIC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好游推荐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