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关一名五岁女童感染“食脑虫”的报道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这种具有极高致死率的病原体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为何这种病菌如此危险?我们又该如何进行预防?以下将为大家进行详细阐述。
5岁女童感染现状
6月7日与14日,该女童游泳及泡温泉,至22日时出现头痛、低热、呕吐等症状。23日,她被送往医院,出现抽搐和昏迷,并被转入重症监护室。27日,检测结果显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病原体感染,病情十分危急。今日早晨,当事人表示孩子的肌酸激酶水平超过1000,血压有所下降。使用新药后,仅C反应蛋白指标有所改善。在此之前,医生曾预测最佳结果可能是成为植物人。
其他感染案例情况
2023年6月,在贵州,一名儿童在海边游泳后不幸感染了“食脑虫”。与此同时,我国台岛上,一位30岁的女性在室内水上乐园游玩五日后,不幸被此病原体感染,并在治疗三天后离世。当地相关部门在乐园样本中检测到了这种病原。尽管此类事件并不常见,但“食脑虫”感染所造成的危害性仍然令人心生畏惧。
“食脑虫”病症危害
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病原,亦称“食脑虫”,在我国属罕见病例,感染几率极低。尽管如此,每年全国仍会有数例病例出现,其中以幼儿和青少年群体较为多见。若病原体侵入大脑,其病死率高达98%,且病情往往在一周内迅速恶化,因此被誉为“超级杀手”。
“食脑虫”感染过程
“食脑虫”一般通过鼻腔侵入大脑,能够绕过人体免疫系统中的“哨卡”,其繁殖速度极为迅猛,仅需数小时即可完成一代分裂,导致周围组织出现坏死现象。这种病原体可引发脑实质的损伤,其早期症状与普通脑膜炎相似,因而容易造成误诊。
感染原因分析
公开信息表明,感染“食脑虫”的情况往往与游泳、泡温泉等水上娱乐活动紧密相关。这种病原体一旦进入温暖且富含营养的脑部环境,便会迅速繁殖。由于其繁殖速度极快,病情发展迅猛,因此导致了极高的死亡率。
暑期预防建议
医生们拥有多种联合用药以控制颅内压的疗法,且国内已有相关成功救治案例的报道,然而,早期发现并治疗显得尤为关键。正值暑假,游泳和泡温泉等活动频繁,家长们需特别注意,带孩子参与此类活动时要特别小心,力求避免水进入鼻腔,以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面对这种令人恐惧的“食脑虫”,人们不禁开始质疑,在暑假期间,我们是否还能安心地带孩子去游泳?
复制本文链接快讯文章为HNAIC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好游推荐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