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发生的这起关乎生死的悲剧,背后所隐藏的责任争议和急救资质的混乱状况,不仅对遇难者家属造成了深重的心理创伤,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相关问题的深入反思。
女儿救护车上离世
2020年8月5日,刘传生在61岁生日不久后不幸遭遇变故,其女刘丽在前往北京的途中不幸于救护车内离世。该救护车属于吉林省仁康急救站有限公司,这是一家民营企业。该车从长春出发,行驶了超过300公里。途中,医生报告称氧气供应出现短缺,这一状况严重影响了救治工作的进行。
遗体处理陷困境
司机提出了两个处理方案:一是将遗体运送至北京进行处理,二是要求在支付额外费用后将其送回长春。在此情形下,女婿孙某被迫向司机提供了账户信息,并进行了3000元的转账操作。最终,遗体被运送到了长春的一家殡仪馆。不过,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以患者已出院且死亡为由,拒绝出具死亡医学证明。
寻找责任根源
张凤琴强调,吉大一院未能充分关注其女儿的过敏病史,且派遣了不符合条件的救护车,故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长春市卫健委透露,刘丽在入院时否认了自身存在明确的头孢过敏症状。鉴于遗体已进行火化处理,一审法院无法确认其死因与注射头孢是否存在关联。
民营救护乱象
该救护车外观上标有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标识,在院内进行活动以推广其服务,导致患者误以为该车属于医院自有。然而,这辆救护车实际上是由未获得合法执业许可的吉林仁康公司所拥有。2021年9月,仁康公司因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而擅自开展业务,此行为受到了相应的法律制裁。
漫漫维权之路
在过去四年间,该夫妇与医疗单位及救护车服务企业共同遭遇了五起行政与民事诉讼案件。张凤琴坚持认为,医院及救护车公司应承担所有责任,但她的维权之路颇为坎坷。尽管仁康急救站公司在败诉后未履行赔偿义务,即便法院采取了强制措施,仍有48万元赔偿金尚未得到支付。
企业信誉问题
天眼查提供的数据表明,在2022年11月,仁康急救公司因公示信息不实,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到了2024年的8月和9月,该公司及其母公司面临了强制执行,同时被确认为限制高消费企业。在7月1日,记者尝试与该公司取得联系,然而电话被挂断。
家属在争取自身权益的过程中遭遇了不少困难,医疗事故责任的界定不够明确,民营医疗机构在急救能力方面的监管存在缺陷,这些问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思考。在这些类似事件中,公众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如何更高效地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复制本文链接快讯文章为HNAIC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好游推荐
MORE +